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习近平宣布,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要心系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面共赢,增强各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指出,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我们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第三,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昆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于10月12日在昆明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俄罗斯总统普京、埃及总统塞西、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法国总统马克龙、哥斯达黎加总统阿尔瓦拉多、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英国王储查尔斯等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有许多民族登上过历史舞台。
今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要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这些民族经过诞育、分化、交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56个民族。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2019年,最难忘的是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
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奏响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实现这个心愿和目标,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不论留学人员身在何处,都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里。
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2016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我们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
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我们坚信,只要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1935年,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了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振奋了师生爱国斗志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阔征程,瞻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无比坚定、无比自信。2019年9月16日,在河南信阳市新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了解鄂豫皖苏区的革命历史。各民族都要培养孩子们树立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不要让孩子们只知道自己是哪个民族的人,首先要知道自己是中华民族,这是月亮和星星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在历史洪流中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是驱动中华民族这艘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的强劲引擎,是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迸发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壮丽旗帜。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
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将继续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会议强调,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
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有许多民族登上过历史舞台。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